
〔別名〕 月月紅、長春花
〔科屬〕 薔薇科薔薇屬

直立狀小灌木,枝干彎曲尖刺,新枝紫紅色,奇數(shù)羽狀復葉,互生,托葉與葉柄合生,小葉3~5枚,葉長圓形或卵形,邊緣有鋸齒,先端漸尖;花單生或簇生,色彩豐富,品種較多。月季花適應性強,耐寒、耐旱,土壤疏松肥沃,土質宜酸性,花期長,花大色艷,喜陽光。 如陽光不足,易致枝干細弱徒長,葉片發(fā)黃。

①露地栽培。用栽培1~2年豆科植物的園,于初花期深耕翻土,灌水1~2次,曬干雜草后燒灰,施有機肥使土壤活化,發(fā)現(xiàn)有昆蟲,應用“必滅速”農藥翻入土中殺滅。


①扦插法:該法四季可行,尤以梅雨季為好。常在開花后,剪下2年生的無花蕾著生的健壯枝條(帶3~5個節(jié)的中下段),長10厘米左右,保留頂部兩對小葉,扦插在苗床中,取7∶3的黃泥拌礱糠灰或8∶2的菜園泥拌礱糠灰作基質。插后遮陽、噴水,一般一個月生根,40天后分盆。逢上下雨天,植株易腐爛,或插穗易產生霉菌,礱糠灰比例可稍大。老枝的扦插多在10~11月份,因氣候轉冷,應取10厘米左右長的帶2~3節(jié)的成熟枝條,插后用塑料薄膜搭棚遮蓋,以防寒保濕。 冬季扦插的到翌年春天可生成大量須根,清明前分盆。


①白粉病:特征是有白色粉斑或白色粉層,葉片嫩梢變色變形,嚴重時白粉斑相互連接成片,造成脫落與枯死?;ɡ倩枷x害后易布滿白粉層,萎縮干枯不能開花,或花小,或畸形。發(fā)病原因是施氮肥過多,栽植過密,光照不足,通風不良。防治方法是:及時剪掉病枝、病芽、病葉,控制溫度、濕度,通風透光;休眠期噴灑1%等量式波爾多液或波美5度石硫合劑;發(fā)病期噴灑1500~2000倍15%粉銹寧可濕性粉劑,或施硫磺粉,以消滅越冬菌源;發(fā)病初期噴0.1%~0.2%小蘇打,使白粉病在弱堿條件下難以發(fā)生。


月季花為十大名花之一,既可作為小庭院、陽臺的點綴,又可作為園林中布置大型花壇、花鏡的重要材料,如配以山石及其他芳草,更為美觀。 也可瓶插、切花,若編扎花籃,可作饋贈親友之佳品。它既可作香料,又可作化妝品。

此外,月季花有補肝腎、明目、消炎解毒功效。還可將月季花和豬里脊合烹成菜,味咸而鮮,且香氣濃郁而滑嫩。